了解等级分的基本概念、应用与计算方法
等级分是一种用于评估棋手竞技水平的数值指标,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阿尔帕德·埃洛(Arpad Elo)提出,因此也被称为“埃洛等级分”。等级分广泛应用于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智力项目,以及其他竞技性体育项目(如电子竞技)中,用于衡量选手的实力。
其实很多棋友已经有过象棋等级分的经历,如果你玩过天天象棋的积分场(5/10/20分钟场),那个就是按照Elo公式来计算的等级分。等级分不仅应用于象棋,还被引入到多个体育项目中,例如:
等级分的计算基于对局结果和对手的等级分差异,核心思想是:赢棋者获得分数,输棋者失去分数,平局则双方分数变化较小。
以下是常见的计算步骤:
E = 1 / (1 + 10^((R_opponent - R_player)/400))其中,
R_opponent
和 R_player
分别是对手和自己的等级分。
但是,普通棋迷可能不便于直接使用这个公式,可以直接从现成的预期得分率表中查询,如下:
分差 | 期望值 | 分差 | 期望值 | 分差 | 期望值 | 分差 | 期望值 |
---|---|---|---|---|---|---|---|
0 | 0.500 | 100 | 0.640 | 200 | 0.760 | 300 | 0.849 |
10 | 0.514 | 110 | 0.653 | 210 | 0.770 | 310 | 0.856 |
20 | 0.529 | 120 | 0.666 | 220 | 0.780 | 320 | 0.863 |
30 | 0.543 | 130 | 0.679 | 230 | 0.790 | 330 | 0.870 |
40 | 0.557 | 140 | 0.691 | 240 | 0.799 | 340 | 0.876 |
50 | 0.571 | 150 | 0.703 | 250 | 0.808 | 350 | 0.882 |
60 | 0.585 | 160 | 0.715 | 260 | 0.817 | 360 | 0.888 |
70 | 0.599 | 170 | 0.727 | 270 | 0.826 | 370 | 0.894 |
80 | 0.613 | 180 | 0.738 | 280 | 0.834 | 380 | 0.899 |
90 | 0.627 | 190 | 0.749 | 290 | 0.841 | 390 | 0.904 |
R_new = R_old + K * (S - E)其中:
R_old
:原等级分K
:调整系数(通常为 10~40,根据选手水平调整)S
:实际得分E
:预期胜率计算等级分所需要的并非比赛的名次而是每轮的对阵信息和对阵结果,所以要的是成绩表而不是名次表,下图分别是云蛇的成绩表和张文楚的成绩表样本:
在云蛇比赛编排软件启动的时候,不要点击进入比赛,而是点击“数据目录”,就会打开数据文件的存放目录,选择和比赛名称相同的后缀为ysbs的文件提交即可。如果你已经进入比赛编排界面,点击左上角的“切换/新建赛事”即可返回,然后按照前面所述点击“数据目录”选择对应的文件即可。
如果你想知道两个棋手对局后的等级分变化,可以使用我们的等级分计算器,输入两个棋手的最新等级分,然后选择比赛结果(胜/负/和),即可得到结果。所以在比赛的对阵表出来之后,你就可以预测你的等级分变动值了。
棋手所在地和等级分计算没有关系,和排名也没有关系,但是显示的地方不一样。等级分有两张表,第一张表就是主表,第二张表(副表)紧跟在主表下方,第二张表的名称为“非本地区棋手等级分”。
举例说明:一个广东棋手既参加本省的比赛,也参加四川和湖北的比赛,并且三个地方的参赛数量均符合上榜条件,即都超过18盘棋,那么三个地区的榜单上都会出现该棋手的名字,区别在于在广东的榜单上出现在主表中,而四川和湖北的榜单上该棋手出现在副表中,并且三个榜单上该棋手的分数都是不同的,因为计算等级分所依据的赛事也不相同。如果该棋手想把所在地改为四川,并提交申请的话,那么该棋手就会出现在四川的主表中,该棋手在广东和湖北的榜单中则出现在副表中了。前后申请所在地变更间隔事件不得短于一年。
之所以称为“参考名次”是因为这个名次可能是由系统重新计算的,不一定是比赛时成绩表中的名次。计算等级分并不需要用到名次,只用到对阵表和对阵结果,所以名次并不影响等级分。如果数据来源中包含了成绩表,那么名次就是比赛成绩表中的名次,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数据来源可能并没有包含成绩表,所以也就没有名次,这种情况下系统会重新计算名次,由于无法还原比赛主办方当时设置的排名规则,所以计算结果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仅供参考,称为“参考名次”
中象网象棋等级分 © 2025